对车载激光雷达的使用态度,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嗤之以鼻,但国产造车新势力却青睐有加。
目前中国市场正处于L2向L3过渡的L2.5、L2.9阶段,正在探索有条件自动驾驶。其中激光雷达与前装、侧装、后装的摄像头,及毫米波雷达组合成一套完整传感系统,成为ADAS中的核心产品。
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新车激光雷达装配量达到2.47万颗。从7月开始,国内计划开启交付的激光雷达车型数量明显增多,共计14款。
潮电智库预测,2022年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前装定点数量将占全球50%。在2023年,激光雷达整体搭载量将井喷爆发,有望达到50万颗。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智能汽车成为激光雷达在科研及测绘项目之外最好的应用载体。在快速量产上车的过程中,有三大要点值得关注。
国产起势
此前,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一直被以Valeo为龙头的海外厂商所垄断,直到产业链上下游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目前,国产上游发射端有炬光科技、长光华芯等,扫描端有英唐智控、舜宇光学等,接收端有阜时科技、芯视界等;中游激光雷达厂商有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等;下游整车厂如理想、小鹏、蔚来等都已开始在自家车型中搭载激光雷达。
在定点转化为量产装车项目的数量和比例上,国内龙头厂商全球领先。根据各家激光雷达供应商的公告信息,目前华为、图达通、Livox的定点都转化为了量产项目,速腾9项定点中8项已确认转化,禾赛15项定点中6项已确认转化,相关的车型都已发布或开启交付。
在定点转化为量产装车项目的进度上,国内龙头厂商同样领先。海外厂商激光雷达认证周期阶段多、流程长,主要源于合作客户多为传统车企,在最终质量认定方面具有更高安全性要求,量产进展缓慢。例如Luminar、Innoviz的半固态激光雷达从A样到SOP的规划时间都超过两年。而Aeva、Ouster等较前沿的技术方案的SOP预期时点更为延后。相比之下,国内搭载禾赛、速腾产品的多款车型都已发布并在年内交付,相应的量产启动时间节点更靠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底,有着激光雷达“鼻祖”之称的Ibeo公司正式申请破产重组。老马失蹄,暗礁四伏,说明了行业发展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顺利。
标配成疑
潮电智库对数家中国头部产业链企业走访调研时,对方均表示“激光雷达肯定会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
这份对产业的乐观与自信,目前来看至少面临着两大问题,也是决定激光雷达能否标配上车的关键。
首先是被一直诟病的高成本问题。
根据乘联会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价格主要集中在30万元以下,2021年占比84.2%。30万元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较低,但呈现上升趋势,从2018年的3.5%升至2021年的15.8%。目前国内已发布的19款激光雷达车型均为新能源汽车,其中官方售价30万元以下的车型仅有小鹏P5,绝大部分集中于30-50万元。
深圳某品牌车厂销售王磊说,在上万个汽车构件中,现在仅激光雷达的成本就达到几千上万,已经远远超过了单车的利润。
“技术成熟、规模量产都是未来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国内一线激光雷达厂商小曾表示,Velodyne最早推出的车载激光雷达售价高达数万美元,目前竞争厂商增多,市场价已经大幅下调。
据行业机构预测,2021年长距车载激光雷达均价为596美元,2032年有望降至372美元,短距激光雷达2032年有望降至102美元。
二是车载激光雷达逼格很高,不过实际使用价值并不突出。
有新能源汽车车主表示,在城市驾驶道路场景中,激光雷达的作用有些冗余,并没有太大用武之地,其实用价值甚至不如酷炫的HUD显示屏。
从目前配备了激光雷达的小鹏P5、蔚来L9等主流车型来看,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依然是最主要的感知设备,激光雷达更多功能在于“锦上添花”。
何时盈利
Ibeo首席执行官UlrichS.Lages博士表明,公司申请破产的原因是“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增长融资”。
中国市场似乎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据统计,2017年-2021年间,中国激光雷达企业融资总额超120亿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前九个月融资事件已是达到14起,成为资本投资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据潮电智库了解,目前中国的速腾聚创、禾赛、大疆、镭神智能等激光雷达厂商估值直线上升,一般的投资机构想进入都得“排队取号”,门槛极高。
从在美上市的Velodyne、Luminar、Aeva、Aurora和Ouster等激光雷达公司今年的财报来看,亏损是主旋律。小曾表示,团队扩张、技术研发和生产设施建设都是烧钱巨坑,这是由这个行业特性所决定。
所以有了一个现实且尴尬的问题:烧钱何时,盈利又何时?
借助智能汽车东风,激光雷达公司扎堆上市,不同技术路线的玩家层出不穷。小曾说,“蛋糕越做越大,有意切分者自然越来越多,但一定会有人饿着肚子离场。”
他表示,现在玩家们还是以抢夺市占率为首要目标,目的是将自己的技术路线形成行业标准。比拼到最后,一定是在低成本、高质量和批量生产方面占据领导地位的厂家才能获利,“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预估至少是在三年后。”
车载激光雷达究竟是伪应用还是真刚需?现在还没法形成最终的结论。自动驾驶涉及到感知系统、路况、法规管理等方方面面因素诸多,这需要时间和市场去判定。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