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老子开创了道家思想,他倡导如而至,摈弃天神观念。这时的人们才慢慢意识到,他们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或许并不是天生所为,而是在这个世界中,本就存在着一些规律和法则。
同样今天的物理学也一样发现了这个世界的规则。不同的是,我们今天依靠破解规则来推动社会发展,而道家传承者却走上了一条与我们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修行之路。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庄子修行。
修行到底意味着什么?老子的无为而治代表着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到底怎么才算是跳出规则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隐藏在庄子的在宥之中,在宥是庄子中的一篇散文,在就是自在的意思,宥有着宽容的意思。
所以在宥也就自在宽容,其实也就是无为而治。在宥篇首先提到了无为而治的原因。老子为什么要倡导无为而治呢?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看到乱世产生的原因。
在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倡导仁爱礼治,墨家倡导兼爱非攻,法家倡导严刑峻法。但我们仔细回想一下,乱世的出现,是因为人们不够仁爱吗?好像有点原因。
但很明显,这不是根源,是因为律法不够严厉吗?秦朝的律法够严厉了吧,不也是没有杜绝乱世吗?
乱世出现的根源是土地、是野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利益,利益是怎么出现的,是人们自己制定的,是我们在制定规则时故意添加的约束条件。
正因为在这种规则下,有人高兴就会有人难过,有人欢呼雀跃,就会有人垂头丧气。
原文中提到: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人欣欣焉人乐其性;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人瘁瘁焉人苦其性。尧帝十分仁爱,他治理天下时,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欢声笑语。最终的结果呢?无非就是灭亡了。
夏桀治理天下时,百姓苦不堪言,到处生灵涂炭,最终的结果呢还是灭亡了。我们一直在寻找治世方法,却根本没有思考原因。尧帝为什么会灭亡?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尧帝的能力却是有限的,等到欲望无法满足时,矛盾就会爆发。夏桀为什么灭亡?
因为过度残暴使得百姓开始反抗,最终只能被没入深渊。所以看到这里你会发现高兴和难过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界限,仁爱和残暴都会导致一样的结果。
在第一段的结尾中说到: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行善是好事吧?那我们假设以后有人行善,我们就去奖励,但结果欲望是无穷的,奖励是有限的,即算是穷尽天下的钱财去奖励,那也会有无法满足的那一天。
那怎么才能控制人心向善呢?老子曾反问过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总想着要控制人心呢?人心是个奇妙的东西,压抑会让人垂头丧气,得意会让人趾高气扬,但不管是垂头丧气还是趾高气扬,不都是一种劳累吗?
老子读遍史书,深得历史真相,当年黄帝就是用仁义来治世,尧帝和舜帝每天都为百姓操劳,好像是要跑断了腿。但后来呢,轩辕氏将欢兜放逐到了南方的崇山,将三苗放逐到了西北的三诡,将共工放逐到了北方的幽都。
因为他们发现一味的仁义是没有什么结果的。再后来春秋百家开始卖弄智慧,儒家和法家不断的争辩,人们也开始思考、争论,最后又出现了纷争。这个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治事呢?
无非就是用武器制裁,用法度规范,用刑具惩罚,但这些方法显然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所以说为什么要无为?因为有为就是最根本的祸端。这就是庄子倡导自然的根本原因。
了解庄子的思想,需要用一种十分宏大的视角忘记自己的存在,能在规则之外更加清晰的去看待这个世界。说完了无为而治。庄子又提到了一个关于修行的故事。
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内容为:崆峒驾鹤游,鼎湖乘龙去。这副对联所写的就是关于黄帝问道的故事,也是被记载于在宥篇之中。
广成子是上古的得道者,居住在崆峒山上,皇帝听从此事之后前去拜访,想要得到治世的方法,但却遭到了拒绝。
广成子说,你倡导仁爱之时,但你想过吗?在你之前,百姓本身不就过得很好吗?为什么你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办法,结果百姓的生活却越来越难了呢?是你的方法不好吗?不是,仁爱没有什么错,至于是什么原因,你还是回去好好想想吧。
三个月后,皇帝又来拜访,不过这次的皇帝却并没有在询问治世之道。他说,听闻先生已经通晓至道,冒昧的请教,修养自身怎么样才能活得长久?
这次广成子就来了兴趣了,原本还在躺着听黄帝问完,腾的一下就坐起来了。你总算是问了一个好问题,什么是至道?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一定要保持清静。这么做就是至道。
黄帝听了一愣,这个算是方法吗?广成子也看出了黄帝的疑惑,接着又说,宇宙间的事物是没有穷尽的,可人们总以为他有个尽头,宇宙内的事物是不可以完全探测的。
可人们总以为有个极限,你总想着昌盛,肯定仔细想一下,小草不管长得多旺盛,最终都要返回土地。你的昌盛和小草的旺盛不一样吗?小草的结局不就是你的结局吗?
所以你在规则内寻找方法,不就是相当于无所事事吗?既然结局是固定的,那你为什么还要不断的变换方法呢?真正的方法不应该是超脱这个规则吗?
听到这里,黄帝才真正明白,我一直在倡导仁义,但什么才是仁义呢?这个定义到底是我规范的,还是天下人去规范的呢?如果是我规范的,那么以我自己的规范来指导天下人活动,这不就是在制造矛盾吗?
所以我本以为自己一直在设立规范,但实际上只是在设立隐患,有为反了成为了罪过,因此超出规则才是真正的方法。此次问道之后,黄帝回到了昆仑区,放弃了一切杂念,专注于修身养性。
到了一百二十岁时,黄帝似乎感受到了异样,他命人取来了守山之铜,并且开始尝试在荆山的下方铸鼎。宝鼎筑成之后,天空突然出现彩虹,瞬间霞光万道。紧接着,一条黄龙出现,大臣的陷入了慌乱之中,有人四处逃窜,有人原就昏厥,甚至还有人直接下跪祈祷。
黄帝似乎像是早就料到了一样,骑上了黄龙,一路向着天空的深处走去,直到消失不见。这个就是黄帝铸鼎成仙的故事。
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道家倡导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这明明是一种思想,那为什么承袭道家思想的道教,去追求长生成仙呢?
其实之所以后世道教出现了修仙观念,主要就是汲取了在宥篇中黄帝铸鼎成仙的传说。所以秦始皇才会用鼎炼丹,后世的修真者才因此开创了内丹术。在影片的结尾处,庄子又提到了自己的修行观。
世人都喜欢与自己相同的人。不喜欢与自己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想要出人头地,不想默默无闻,但是想要出人头地,就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吗?
显然并不能,每个人都互不相同,每个人各有喜好,想要安定和谐,无非就是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一千个人眼中就一千个世界,想要有为的去掌控世界,就必然需要绝大部分人放弃自己的个人想法。
尧帝这里,国家善用仁义思想,但仁义思想本身就带有个人色彩。所以你会发现,尧帝心中的仁义并不是百姓心中的仁义。在诸子百家时期,各国君主都想要找到一个完美的治国方针,他们为什么想要这样呢?无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帝王权利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所以每个人都有奢望,只不过分大小而已,有奢求就必然会被外物牵累,被外物牵累,就永远跳不出这个规则,做不到主宰万物。老子曾说过,真正的得道者会使用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奴役。
但可惜的就是绝大部分人只能被万物奴役。说到这里,庄子还不忘吐槽一下儒家观点。他认为儒家的仁义礼,就是思想家编制对百姓的谎言。
孔子学习上古帝王的治国之道,操控天下的舆论,用来教化后生,穿着华美的服饰,说着娇柔的言论,却干着虚伪的行为。什么仁义礼,说到底不就是妄图求取富贵吗?再来看你推崇的帝王当真是各个仁爱吗?
黄帝与人在逐鹿开战,流血染红四野。尧帝不慈爱,舜帝不孝顺,大禹半身瘫痪。商汤战胜夏朝后,流放了夏朝君主,再来看贤士,伯夷。叔齐辞去了孤竹国的君位,却饿死在了守阳山上,尸骨都没人埋葬。
介子推十分忠贞,自己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可是晋文公回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一怒之下离开,最终抱着树被大火烧死。尾生和女子相约在桥下,女子没来,河水长起都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
这几个人与被宰的狗,河上飘的猪,持瓢的乞丐,也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重视名节而轻视生死,不念本真、不养天年的人。所以你说的贤士,最终也没能逃出世俗的控制,只能被深困其中。
因为规则繁多,世人被利益所困,所以我们才要修行,超脱世俗的这个规则,去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这个就是庄子一直倡导的修行观。
那么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感悟。
后那我们下期再见。
(内容未经证实,请理性观看或当故事欣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