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校联盟》就像一张充满胶片质感却又历久弥新的照片,在圣诞钟声敲响时,壁炉前取下的治愈人心的礼物。而这份礼物,也让我带着理解与感恩迎接新的生活。
《留校联盟》剧照
有影迷评论说,《留校联盟》像《死亡诗社》和《放牛班的春天》,刷过这些影片的观众大概都不陌生,关于老师和学生、教育与成长之间的故事。而《留校联盟》虽然讲的也是师生故事,却不是老师启发学生精神世界的套路,而是一个缺点满满的古怪老师和一个问题少年在相互较劲中逐渐和解与救赎。
故事开始于 1970 年的圣诞节前夕,在一所贵族寄宿学校里,古代历史老师保罗严苛刻板,说话尖酸刻薄,于是校长要求他假期留校监督无法回家的学生。
而捣蛋少年塔利成为唯一被迫留校的学生。囿于父母离异的破碎家庭,塔利性格叛逆屡屡闯祸被迫转学。留校对这对性格孤傲的师生来说无疑是一场血雨腥风。
《留校联盟》剧照
而同时留校的,还有厨师长玛丽,她刚刚经历了一场悲剧,儿子在战争中牺牲,独留她一个人。
于是, 一个固执的老师、一个丧子的母亲和一个迷茫的年轻人组成了“留校联盟”,在平安夜之际,相聚在一场圣诞派对上,在大伙欢聚的时刻,他们各自经历着悲伤。
《留校联盟》剧照
在学校里,保罗古板的行事风格让校长和学生都不待见他,但保罗对学生的唾骂和校长的施压毫不在意。他常常孤身一人,窝在办公室做学术研究。
塔利瘦削冷峻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心。他渴望父母的爱而不得,只能以叛逆出格的方式来反抗。但母亲的一次次冷落,让孤独与伤痕在少年内心滋长。
或许边缘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丝惺惺相惜,一场波士顿大冒险,成为他们的破冰之旅。原来古板的保罗也曾是哈佛的高才生,因被贵族同学抄袭论文反被诬陷,遭学校开除。从此只能当一名中学老师。
《留校联盟》剧照
而当塔利见到患精神病的父亲时,父亲依然认不出他。那一刻,希望化为泡影,塔利也成长了,他必须接受父亲发疯、父母离异的现实。
保罗的刻薄是一层保护壳,塔利的叛逆是一种渴望爱的掩饰。相互剖开秘密之后,两人开始惺惺相惜。塔利会替保罗化解尴尬,而保罗牺牲自己被学校解雇,保全了塔利的升学机会。此刻他们更像一对地位平等的朋友在交流,又像一对相互理解的父子在为对方解难。
《留校联盟》剧照
玛丽作为出身底层的黑人,她的儿子要参加越战才能获得白人阶级轻而易举的升学机会。她拷问命运的不公 :“我的儿子深埋地下,而那些含着金钥匙的孩子却能睡在安全又温暖的床上。”但玛丽最终也在妹妹刚出生的孩子身上治愈了丧子之痛。
保罗、塔利和玛丽,三个年龄、种族、性格差异明显的人,从一开始充满傲慢与偏见,到中间悲伤软化,到最后敞开心扉,消融彼此的孤独,很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心路历程,所以我们感同身受,能够理解那份深埋心底的情感。
《留校联盟》没有波澜起伏,没有逆转命运,甚至结尾有点让人悲伤。就像一条小溪静静流淌,直面生活的琐碎,命运的失意悲凉,而在矛盾隔阂化解后,人物彼此之间能找到慰藉,给生活中的我们传递出一股坚毅的力量。
《留校联盟》剧照
电影与此前火遍全球、同为奥斯卡大热门的《奥本海默》和《芭比》相比,它的故事显得平淡而“老派”,但冬日的格陵兰岛,古典的配乐,加上胶片感十足的镜头,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这个旧世界中,导演佩恩用笑料嘲讽虚伪和权力,用自嘲宽恕失败和不幸,用克制展现悲悯的人生,直到结局也并不圆满,却始终呈现着普通人生活的厚度和温度,传递出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电影中,保罗送给塔利和玛丽的圣诞礼物是同一本书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马可是古罗马皇帝,他的人生哲学观就是认真乐观地生活,善于思考,保持理性。这也是电影暗含的主题。
就像保罗说的 :“生活就像鸡舍的梯子,又臭又矮。”那又怎样呢?我想用罗曼·罗兰最经典的名言来回答 :“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面对一地鸡毛,我们痛苦过,也挣扎过,我们脆弱过,也勇敢过,尽管世界苛刻,生活艰辛,我们还是会重拾信心,乐观向上,那就是对命运最无声而坚定的反抗。多年后,当再次翻开圣诞电影收藏夹看到这部电影时,那股温煦的情感又会徜徉心中,治愈当前生活的一片狼藉。
(摘自《青年文摘》2024年第8期)
最美的时光•最真的陪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